近日,全國各大高校迎來了開學季。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開學典禮上,神舟十六號乘組航天員,宇航學院教授、博士生導師桂海潮作為教師代表,向2024級新生分享了自己從高校教師到航天員的成長經(jīng)歷。
作為一名“上過天”的學長和老師,桂海潮有什么感悟?一起來看↓
樹立長遠目標
不妨看得遠一些,把成長的目標定得長一些,就不會落入短平快的成績陷阱,更不會為眼前的困難失敗一蹶不振。讓自己沉下心,持續(xù)用功,學好知識本領,培養(yǎng)深入思考的能力,努力向下扎根,積累向上生長的磅礴力量。
桂海潮出生在云南保山,學生時代的他是個“特別勤奮刻苦的人”,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,對書中更寬廣的世界充滿好奇!坝辛伺d趣和好奇心,學習就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!
△桂海潮(左二)
2003年,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(fā)射成功,航天員楊利偉成為中國飛天第一人。當時還是高二學生的桂海潮,從校園廣播聽到這個消息非常振奮,第一次感受到航天的吸引力。他激動地想,如果能夠成為一名航天員進入太空一定很酷!
“找準目標就一股勁兒扎進去,遇到不懂的問題,無論下多大功夫也要搞明白。”兩年后,桂海潮以第一志愿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,一路攻讀博士學位,并成為宇航學院的一名老師。
△桂海潮準備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公告
磨煉堅強毅力
航天員隊伍流行著一條經(jīng)驗:面對飛行考驗,一靠身體素質(zhì),二靠方法技能,前面兩個還解決不了,就要靠毅力,尤其是面對長期考驗的時候。神舟七號的三名航天員磨練了10年,成就了中國人漫步太空;鄧清明默默堅持25年,終于在56歲時飛天圓夢……這些故事生動地詮釋了——毅力就是沖破引力束縛的推力。
2018年,得知國家開始招募第三批航天員,桂海潮心潮澎湃,第一時間報名,通過層層嚴苛的選拔后,他以載荷專家的身份加入我國第三批航天員隊伍。
航天員的訓練內(nèi)容多,訓練強度大,訓練進度緊。對于桂海潮來說,比起從空軍飛行員隊伍里選拔的航天員,他的體能素質(zhì)和航天技能訓練底子顯得稍微薄些。但桂海潮說:“干就完了!”
在此后兩年多時間里,桂海潮經(jīng)受了8大類、200余項課目的嚴格訓練和考核。“沙漠野外生存訓練需要獨立生存兩天并完成規(guī)定任務;在狹小密閉環(huán)境當中進行了72小時的睡眠剝奪實驗,要保證自己不要睡著,同時心理和情緒狀態(tài)要穩(wěn)定;水下部分的訓練有作業(yè)技能、操作技能、出艙程序……”
最終,桂海潮飛天夢圓。
“大家普遍認同追夢的路不會平坦,但很多時候夢想成真了也不會舒服!惫鸷3闭f,在神舟十六號入軌后,夢想成真的喜悅混合著一種定向錯覺襲來,無論身體朝向哪個方向都會認為自己頭朝下。雖然他運用掌握的技巧,很快從錯覺中走出來,但還有很多考驗,技巧也無能為力。
每天承受失重和噪音的壓力處理繁重的工作,還要做到萬無一失,桂海潮憑借毅力堅持了下來。
腳踏實地,知行合一
剛進大學的時候,我也曾跟不上高密度、快節(jié)奏的學習。研究生階段,我也曾為撰寫學術(shù)論文苦惱,拒稿后一次次認真總結(jié)反思,查找不足,一點點提升科學寫作能力。加入航天員隊伍后,又迎來了全新的挑戰(zhàn)。
俗話說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’,有差距不是問題。不怕慢,就怕停。
桂海潮回憶,加入航天員訓練一年多時,指令長景海鵬問他“如果現(xiàn)在就讓你飛,能不能飛”,當時的他距離飛行標準還有很大差距,只能搖搖頭。
但桂海潮相信,有差距不是問題。于是一周七天、從早到晚,他全身心投入訓練,原理、操作、口令、指令一項一項掌握,科學實驗一關一關通過。在勤學苦練中,他的身體、心理技能全面提升,積累越來越厚,信心也越來越足。
任務前一個月,指令長再一次問他:“現(xiàn)在讓你飛,能不能飛?”桂海潮斬釘截鐵地回答:“沒問題!
△出征前,桂海潮自信地和大家比大拇指
如今,完成任務回到地面的桂海潮比在天上時更忙,正如他出艙時說的那樣:“無論身處太空還是回到地面,都會心懷宇宙,知行合一!
在發(fā)言的最后,桂海潮動情而堅定地向新生送出了寄語:“今天的努力成就不遠的將來。希望大家珍惜美好時光,從眼前做起,從當下做起,學好每一門課,做好每一件事,勇敢地迎接每一次挑戰(zhàn)!
祝愿每一位步入校園的新同學
無論學習什么課程
未來從事什么行業(yè)
都能像桂海潮一樣
創(chuàng)造出屬于自己的“不遠的將來”!
(來自“央視新聞”微信公眾號)
關注精彩內(nèi)容